电子政务是指公共管理组织在政务活动中,全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、网络技术以及办公自动化技术等进行办公、管理和为社会提供各种公共服务的一种治理方式。电子政务实际上就是政务工作信息化。 电子政务的定义: 政府机构,运用现代计算机和网络技术,将其管理和服务职能转移到网络上去完成,同时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重组优化,超越时间、空间和部门分隔的制约,向全社会提供高效优质、规范透明和全方位的管理与服务。 电子政务的优势: 电子政务的意义,突破了传统的工业时代"一站式"政府办公模式,建立了适应网络时代的"一网式"、"一表式"新模式开辟了推动社会信息化的新途径, 创造了政府实施产业政策的新手段,管理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。 电子政务的基本结构: 组织结构:横向集成、纵向压缩; 职能设置:从集权到分权; 资源分配:从分立到共享; 运行模式:从分割独立到整合协同; 工作方法:从以政府职能为中心到以社会用户为中心 电子政务发展的目标: 信息化程度已经成为国家乃至个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。作为知识经济的基础,社会信息化由政府、地区、企业、个人信息化构成。政府、地区、企业、个人,对社会总体信息化的作用和实现的难度依次递减。电子政务方面的核心价值是:为解决信息化进程中最难、最重要的政府如何信息化,如何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问题。未来政府具有精干、开放、高效、可视的特点。电子政务是面向未来的政府政务,代表的是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方向,建设电子政务,就是着眼于未来的政府改革过程。 |